传说周文王姬昌背着姜子牙走了八百步,而姜子牙则保全了周王朝八百年。
周朝实际存在了791年,有30代37个国王,近800年的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。
西周(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771年)共持续276年,都城是镐京(今西安);东周(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56年)共持续515年,都城是洛邑(今洛阳)。
一般说来,一个王朝延续两三百年之后,其结构就会变得松散,而东周却延续了大约500年,实际上东周的500年只是名义上的。
东周也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,整个东周时期,周天子就像英国女王一样。
为什么叫春秋、战国呢?这是后人用《春秋》和《战国策》两本书的书名人为地定义的。
东周分为春秋到战国两个时期,这是贵族堕落为流氓的过程,这期讲春秋,下期讲战国。
01
公元前770年,周平王迁都,为东周开国元年,春秋时期开始。
周幽王放火烧烽火,以欺骗诸侯,其岳父与犬戎毁坏其旧巢(镐京,今西安)。加之地震破坏,新皇帝周平王(周幽王之子)不得不将家眷东迁洛邑(今洛阳)。
而祖父扶持的周平王却间接被指控弑父,官位被迫迁至藩属国境内(洛阳属于晋国),寄人篱下的周天子不得不卑微,地位急剧下滑。
从周天子移都洛阳开始,到韩、赵、魏三国分晋、楚国兴起为止,这段时期,历史上称为春秋时期,约有295年。
春秋时期的国际争端,也就是诸侯国之间的战争,都是小规模的《五霸七雄》手游-官方网站:春秋与战国之春秋五霸,打到一定程度就结束了,只要喊一声“老大哥”认输就行了。与后来的战国血腥不同,春秋时期贵族气息浓厚。
春秋时期,大家都是亲戚,谁也不愿意互相拆台,皇帝只是面子,诸侯才是底下的硬货。
诸侯分成了大小帮派,有大哥,有小弟。周天子没有了属于自己的产业,门面还在晋国洛阳租借,再也没有了可以制衡诸侯的硬资产。于是诸侯之间开始争权夺势。
周天子虽然不再有实际的土地和财富可以赏赐,但他仍然是天下的共同统治者,可以赏赐诸侯以荣誉头衔。
整个东周时期,周天子的使者十分忙碌,每逢节假日,他们都要拜访诸侯,分发历法,送寒肉,剪彩等等。
众多的荣誉称号中,最有价值的就是太上皇了,你可以自称大哥,但太上皇不是随便给的,太上皇的位置需要得到周天子的认可,看来周天子租的店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行政审批权啊。
成为霸主的诸侯,可以代周天子行使王道,又可以代天子教导其他诸侯,当然这个霸主的称号不是那么容易获得的。
首先你要成功召集诸侯会议,然后大家在会议上推选你为霸主,这就是所谓的“诸侯联盟”。
等到诸侯会晤之后,你还要得到周天子的认可和承认,当然天子不会给你颁发证书说你是霸主。
周天子通常会派使者来嘉奖你近来的政绩,或者派使者去参加诸侯的会议等等。
春秋时期,出现了许多强大的诸侯国和诸侯,但公认的霸主只有五个,即春秋五霸。
(图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删除)
02
春秋五霸的名单在历史上一直存在争议,其中比较有争议的有宋襄公、楚庄王、吴王阖闾、越王勾践。
大家一致认可的霸主有两个,**个是齐桓王,他是姜子牙的十二世孙。齐桓王任用管仲为相,联合诸侯,北伐山戎,南伐楚国。他不仅能经商,而且尊崇皇帝,群众基础好,所以诸侯都对他很尊敬。
晋文公也是大家一致推崇的霸主,晋文公姬姓,是第二霸主,晋国最厉害的地方就是周天子租借了晋国的店铺,晋国代天子行王道,霸权百年。
宋襄公的霸权不是靠硬实力,而是靠软实力,靠的是自己的好名声。宋襄公是一个彻底贯彻“仁义”的人。宋氏是商朝贵族的后裔,子姓宋氏。孔子也是子姓孔氏,所以是一脉相承的。
齐桓公早年任用管仲,取得了很大的政绩。但是到了晚年,管仲死后,却任用小人治理国家,自己也在内乱中饿死。
齐桓公死后,宋襄公趁齐国发生内乱,率领魏、曹、诸国伐齐,拥立太子,平定了内乱。宋襄公不负齐桓公的重托,在诸侯中享有很高的声誉。
一路追随老霸主的宋襄公当然野心勃勃,想要像齐桓公一样称霸,但是在召开诸侯会的时候却被楚国俘虏,被赎回的宋襄公心里很不开心,想要向楚国寻求报复。
楚军相遇时,楚军正渡河,宋襄公不想趁机而入,便静静等待楚军渡河列阵,再按礼仪准备迎战。然而楚军却不玩这个把戏,结果宋襄公兵败身亡,宋国沦为二流国家。
因此,有人说宋襄公仁义,有人说他虚伪,甚至有人说他愚昧。
当然,楚先生的野蛮行为也受到了谴责,如果有人破坏规则却不受到惩罚,那么破坏规则的人就会越来越多。
当时的楚国还是一个半蛮荒之地,没有受到中原文明的束缚,打仗总是不按规矩办事,不按套路出牌,所以楚国虽然在硬件条件上已经是霸主,但在文化上却常常被其他诸侯瞧不起,总给人一种暴发户的感觉。
**个在楚国推广中华文明的人是楚庄王。楚庄王是密氏、熊氏之族。楚庄王有征服中原的野心。他应该知道打天下要靠拳头,而治天下要靠文化,所以他积极在楚国推广中华文明。
楚庄王有两个**的故事,一个是他的惊天大功,一个是他征服中原的雄心。
一举两得的故事是说,楚庄王即位后,前三年一直保持沉默,袖手旁观,但三年后正式亲政后,却立即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,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政绩。
楚庄王的故事也是讲周王的故事,有一天周王派使者到楚国去吊唁,楚庄王问使者周王用的鼎有多大、有多重,这是赤裸裸的挑衅。
楚国在地理上夹在长江和黄河之间,有点尴尬。 又被北方大国齐国压制,所以楚国不得不向东发展,而在东进的过程中灭亡了越国。 后来齐国衰弱之后,楚国趁机北上,与晋国争霸。
楚国趁机而来,在春秋时期赚得盆满钵满,然而到了比上一个更加肆无忌惮的战国时期,楚国却被别人玩弄于股掌之间,被别人分得一杯羹,最终被蚕食殆尽。
03
春秋五霸之中,秦国也获得了一个席位,那就是秦穆公。
秦穆公先认晋献公为岳父,晋献公又将自己的长女嫁给了秦穆公。这桩婚事并不简单。首先,秦穆公的岳母是春秋**霸主齐桓王之女。其次,年过七十的百里奚作为嫁妆(奴隶)嫁给了秦国。
随后,百里奚逃跑,被楚国的边防军抓获。秦穆公听说百里奚很有才华,就去见楚国人说:“我们有一个奴隶逃到你们这里来,我用五张黑羊皮来交换他。”楚国同意了!
就这样,百里奚被秦国收留,秦穆公任命百里奚为相国,史称“五羊大夫”,从此,秦国开始了反攻的征程。
百里奚,姓姜,原是禹国的大臣。禹国被晋国所灭,禹王和百里奚都被晋国所俘虏。这就是借势攻虢的故事。
禹、虢本是两个小国,关系很好。晋国想吞并它们,又怕它们联合。晋国先用财宝贿赂禹王,说:“大哥,请你借我一条路,让我可以灭掉虢国。”禹答应了,最后两个国家一起灭亡了。
另一方面,秦国在百里奚的领导下,内政改善,对外称霸,开拓万里之地,平定西戎,统一了今甘肃、宁夏一带,成功辅佐秦穆公成为春秋霸主。
在外交方面,秦穆公帮助晋文公夺取了帝位,并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晋文公。晋文公是春秋五霸中的第二霸。秦晋之间的这段美好时光,正是秦晋友谊典故的来源。
可以说,秦朝历代君王的核心竞争力就是“捡漏”,捡到的漏都是大漏,百里奚、商鞅、张仪、范雎、李斯等等,都是在其他诸侯国都撑不下去的时候,被秦朝捡到的。
有才能的人,若不是迫不得已,怎么会去偏远的地方呢?可是,若不是君主的个人魅力,即使找到了人才,又怎么能留住他们呢?
04
说完了当时被主流媒体批判为暴发户的楚国和秦国,我们再来说说吴国和越国的争霸之争。
吴王阖闾是姬氏,血统很纯正,是王室成员,内阁势力很大春秋战国五霸七雄,有伍子胥为相,孙武为将。
阖闾的浪子是夫差,他**的失败就是放走了越王勾践,夫差为父报仇,去攻打越国,因为勾践打败了阖闾,最终悲愤而死。
新一轮吴越战争的结果是越国战败,越国求和,勾践一家沦为吴国的奴隶。越王勾践可不是普通人,他姓姒,是大禹的后代。
在吴国的两年时间里,勾践的态度是绝对谦卑的,最让夫差感动的是,有一天夫差生病了,勾践居然通过尝夫差的粪便来判断夫差的病情。
勾践在吴国受苦,家乡越国也没闲着。范蠡到处寻找绝世美人送往吴国。范蠡在濮阳河边遇见了洗蚕的西施,他虽然舍不得放她走,但又不得不顾全大局。最后范蠡还是把西施送给了夫差。当然,西施也没有辜负组织对她的信任,为恢复越国做出了不少努力。
勾践被释放之后,在吴王面前继续装孙子,下班之后却闭门不出,宿草尝胆,一遍又一遍地默默舔舐内心的伤口,两只阴暗的眼睛等待着复仇的机会。
吴王夫差攻打越国,不是为了吞并越国,而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实力,向父亲发泄心中的愤怒。然而冲动是魔鬼,加上内心的傲慢,最终导致了夫差的悲剧。
夫差放走勾践之后,便逐渐放松了对勾践的警惕,转而专心北上扩张霸权。结局大家都知道了。勾践通过一系列的组合拳,趁势而上,最终一举灭亡了吴国。
据小说作者所言,在成功灭吴之后,范蠡和越国相国文种说:“兄弟们,咱们赶紧撤退吧,勾践不是能与吾等共享富贵之人。”然而,文种没有听从劝告。
于是范蠡“携珍宝珠玉,与随从出海,永不回头。”相传范蠡还趁乱觅得佳人,“西施于吴亡后,归于范蠡,共泛五湖而去。”
更为传奇的是,范蠡三次经商,三次成功,三次舍去全部家产,最后彻底隐居起来,自称陶朱公。
(图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删除)
但考古学家表示,成功伐吴后,范蠡被石头捆绑,抛入太湖,这与史料“范蠡使命完成之后,背着石头,踏入五湖”的记载相符。
与此同时,西施也沉没了,和范蠡一同沉没。史书上有“武王死后,越王将西施浮于江中,使她与赤翼同死”的记载。
唉呀,真可悲!
春秋时期的争霸以范蠡和西施的故事告终。春秋被人们嘲笑为一群贵族齐步走,到郊外去打仗;随后的战国时代就没那么风光了。战国时期,诸侯为了胜利,什么都干得出来。
吴越争霸是否为春秋五霸之一,史书上对此有争议,有人说,吴越争霸应该归入战国时期。
作为外行,我们只能从直观感受出发,也确实闻到了吴越争霸的血腥味,也亲眼目睹了勾践为了胜利不惜一切代价。
吴越争霸的黑暗血腥场面,一直被范蠡、西施的美丽传说所掩盖。同时,女性对历史的影响力和推动力也不容小觑。这是一股强大的暗流,能量惊人。在读西汉史的时候,我特别感触这股暗流的能量。等我们讲到汉朝的时候再慢慢讲吧。
在历史演进的过程中,台上表演的多是君王、王侯将相、将相大臣,而幕后女性留名史册的并不多,除了皇后、太后等权贵,能留下名字的也就只有绝世美女了。
“沉鱼、落雁、藏月、羞花”分别形容了四大美人,其中“沉鱼”即西施,她又被称为四大美人之首。
相传西施被水送往吴国时,江里的鱼儿听说有美人路过,便游出水面观看,当看到西施的美貌后,便羞愧地沉入了江底。
这种美叫“忍不住直视”,看到美女,大家都会盯着看一会儿,如果看到绝世美女,可能就会盯着看得挪不开,等回过神来,就会觉得很尴尬。
那些鱼儿也是一样,或许是盯着西施看了太久,等它们回过神来,一个个都羞得满脸通红,纷纷沉入了江底。
(图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删除)
05
春秋战国的历史看似杂乱,每一个单独的故事都很有趣,但是却很难串联起来,更没有任何线索可以理清脉络。
其实,只要掌握了君主的姓氏,一切就都清楚了,姓氏是解开先秦历史的钥匙。
姓氏源于原始部落首领的名字,所以有姓氏的家族都是国家初期的原始股东,自然是贵族。平民没有姓氏,可以叫什么名字都可以。
姓氏代表血统,族名是家族代号,代表阶级。姓氏是根目录,族名是子目录。夏商周时期,姓氏和族名是分开的,以方便区分血统和阶级。
夏商周时期,女性以姓氏标示血统,从而避免同姓之间通婚;男性则以族名标示阶层,从而行走在世间时易于辨认。
古代有八个**的姓氏,分别是:姬、姚、圭、司、姜、嬴、姬、云。八个姓氏中,带阴字的姓氏比较引人注目,相传是母系社会存在的,“姓”就是女子所生。
(图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删除)
后来礼乐衰微,姓氏也开始混乱,秦汉以后春秋战国五霸七雄,更是混乱。
当社会不再执着于姓氏,不再以血统来评判英雄,以才华来评判英雄的时代已经到来。当相貌不可靠时,才华才是**的依靠。历史越往后发展,这种趋势越明显。
辅助勾践争霸的范蠡,是一个没有姓氏的平民,范蠡名邵伯,是楚国人,在楚国不是贵族就不能做官五霸七雄,范蠡只好来到越国做官。
06
了解了姓氏之后五霸七雄,就会很容易理解春秋时期很多奇怪的事情,比如为什么打仗就像组队一样,因为大家都是亲戚啊!
(图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删除)
春秋时期的外交用语就是《诗经》,这不是很奇怪吗?其实也很好理解,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专业术语作为行业壁垒,《诗经》就是贵族圈子的交际用语。
交流时,对重要事项发表意见时,只需背诵一段《诗经》,圈外人(如警卫)听了会一头雾水,圈内人却能立刻明白,文风、保密性、沟通效率都很高。
当然,如果圈子里的人不努力学习,对《诗经》一知半解,外交上也会出事故,《诗经》是进入贵族圈子的门槛,所以孔子说不读诗,就不会说话。
入门《诗经》之后,就要读专业的课程,其中最难的就是礼乐,而且风险极高,一旦失败,就可能丢掉脑袋。
礼乐制度历来为劳动人民所诟病,认为是等级制度、阶级固化的制度。其实,贵族们有这种礼乐制度,心里非常痛苦。“礼不施于庶人,刑不施于官吏”,其实是对庶民的一种同情。
礼乐不仅内容十分复杂,学习它的成本也极其高昂,首先得会识字,而会识字就得有鼎,这是普通人都能承受的成本。
人需要秩序的约束,就像开车需要红绿灯一样,但仪式和音乐对于普通人来说成本太高,所以法律是一个低成本的好选择。
我相信看到这篇文章的球迷素质都极高,不会在日常生活中挑战法律的底线,最多就是违章停车而已。
所以,约束你日常行为的不是法律,而是社会秩序和道德,这些都是从小学到的。
周代礼乐制度是周代上层社会的公共秩序和优良风俗,只是制度化了而已。
礼乐强调等级,法则主张平等。二者并不矛盾,只是不同维度的两个概念。礼乐是对贵族的约束,法是对平民的威慑。法是整个社会的底线,打破底线需要付出惨痛的代价。
礼乐制度的要求高于法律,理论上贵族不会挑战法律的底线,因此惩罚也不需要用到官吏。
这样一来,我们或许就能理解什么叫“礼崩乐坏”,也能理解孔子为何对当前礼乐衰微的社会现状如此痛心。
礼崩乐坏的整个过程如下:
1.皇帝权力大的时候,“礼乐、战争、征伐,都由皇帝定夺”;
2.皇帝被诸侯边缘化时,“礼乐、战争、征伐,都由诸侯定夺”;
3.当诸侯被大臣边缘化时,“礼乐、战争、征伐,都由大臣定夺”;
4、当皇帝的地位一落千丈时,诸侯国的大臣甚至可以影响王室的举动,所谓“臣能左右国运”。
(图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删除)
礼乐逐渐崩溃的过程,就是周皇帝地位逐渐下滑的过程,也是皇帝逐渐丢脸的过程。
周天子作为一家之主,却渐渐被一帮调皮的诸侯玩弄,时间长了他们就没底线了。最后法家在诸子百家中胜出,因为他们维护了社会的底线,不然大家都完了。
随着礼乐的衰落,诸侯不再关心周天子的精神赏赐,甚至诸侯自己也开始失去对下属医生的控制。
整个社会越来越混乱,谁的拳头大谁就是老大。在一片混乱之中,东周提前于战国灭亡。公元前256年,周朝被秦朝所灭,而距离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全国还有35年的时间。
下期将继续延续本期的线索,一起畅聊战国,敬请期待!
文章为网络采集,不代表本站观点!